1998年  第18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论文
Al-5.5Mg-2.5Li-0.5Mn合金的变形和强化行为
田宝辉, 陆政, 强俊, 颜鸣皋, 刘伯操, 魏炳忱
1998, 18(2): 1-7.
摘要:
研究Mn对Al-Mg-Li合金变形和强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Al-Mg-Li及其含Mn合金变形产生锯齿流变,锯齿的类型与材料变形某阶段的形变硬化指数有关。添加Mn元素提高了Al-Mg-Li合金的屈服强度,降低了塑性,合金穿晶断裂的比例增加。
Li对Al-Mg-Si合金时效过程的影响
魏炳忱, 李建国, 黄正, 张永刚, 陈昌麒, 田宝辉
1998, 18(2): 8-13.
摘要:
Al-0.6Mg-0.8Si-0.2Cr合金中加入不同含量的Li后,无针状Mg2Si相析出,而形成近球形AlLiSi相,δ′成为主要时效析出相。Li的加入量为1.7%时,δ′相体积分数和晶界析出相的线密度低,其时效硬化过程缓慢,峰值强度显着降低,但具有较好的延伸率;Li的加入量为2.6时,δ′相体积分数高,其时效硬化速度与基体合金相近,但具有更高的峰值强度,大量δ′相的存在产生强烈的共面滑移倾向,合金的延伸率略有下降。
Al-Li合金真空除氢与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
熊艳才, 陆政
1998, 18(2): 14-17.
摘要:
针对Al-Li合金氢含量高,易产生氢脆等问题,研究了真空除氢对1420Al-Li合金含H量和化学成份的影响规律。
23NiCo钢的氢脆敏感性研究
凌斌, 钟平, 赵振业
1998, 18(2): 18-24.
摘要:
采用电解充氢和三点慢弯曲试验方法研究了23NiCo钢的淬火态以及200℃、450℃、482℃和600℃回火处理的试样的氢脆敏感性。结果表明,23NiCo钢的氢脆抗力与组织中奥氏体的形态、分布有关。482℃回火,在马氏体板条边界形成薄膜状的逆转奥氏体,钢的氢脆抗力有大幅度的提高。此时,延长充氢时间(4~10h)对断裂行为没有影响。
反应合成NiAl(Fe)-TiB2复合材料及其微观组织
王荣明, 陶春虎, 颜鸣皋
1998, 18(2): 25-30.
摘要:
研究了Fe对XD工艺原位生成NiAl-TiB2复合材料室温压缩性能的影响及其微观机制。加入25at%Fe元素后,其室温压缩变形量可达20%.分析透射电子显微术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术研究表明,NiAl(Fe)-TiB2复合材料中,除β-Ni(Al,Fe)、γ′-(Ni,Fe)3Al相及TiB2颗粒外,还生成了一种新的Fe(Ni,Al,Ti)相。和基体相比,该相有较高的Fe含量,分布于枝晶间,可提高材料的塑性。Fe(Ni,Al,Ti)相属面心立方结构,点阵常数为a=1.068nm,它与基体和增强颗粒之间结合紧密,界面无反应产物。
喷射成形过程雾化熔滴质量流率空间分布的研究
李周, 米国发, 张国庆, 张智慧, 刘仲武, 田世藩
1998, 18(2): 31-35.
摘要:
喷射成形是材料领域新出现的高新科学技术。本文研究了喷射成形雾化熔滴射流质量流率和沉积速率的分布规律,建立了它的空间分布函数。结果表明随着雾化压力的增加和沉积距离减小,雾化喷射流变得更集中。
Ti-15-3钛合金点焊工艺及性能研究
郝丽萍, 李朝光
1998, 18(2): 36-40.
摘要:
对我国新研制的β型Ti-15-3新型钛合金进行了点焊工艺及性能研究,并与进口材料进行比较,从而对我国研制的Ti-15-3钛合金的点焊焊接性作出评价为其在新机上的应用和该材料的国产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等效冲击方法研究硬质颗粒对玻璃的冲击损伤
包亦望, 黎晓瑞, 金宗哲
1998, 18(2): 41-46.
摘要:
提出了一种等效冲击方法来评价和研究硬质颗粒对脆性材料的冲击损伤。采用自由落体冲击钠钙玻璃试件来模拟小球的高速冲击并取得了令人信服的结果。确定了裂纹起始的临界冲击力。研究结果表明,当冲击物和靶材料的接触面积不变,相等的冲击动能将产生完全相似的损伤效果。在相等动能的前提下,四种不同重量的锤头冲击在玻璃试件上产生出了相同的冲击力、相同的裂纹和残余强度。
用纽曼随机有限元分析复合材料回旋结构的可靠性
陈顺祥, 郝志明
1998, 18(2): 47-52.
摘要:
将纽曼级数展开应用于蒙特卡罗随机有限元,对每一次随机抽样,只需一次形成刚度矩阵,进行前代、回代及矩阵的乘法和加法(减法)运算,可使随机有限元计算时间大为缩短。然后采用蒙特卡罗直接比较法,计算一复合材料回旋结构的可靠性。
苯并环丁烯聚合物材料
黄发荣
1998, 18(2): 53-62.
摘要:
苯并环丁烯(Benzocyclobutene,BCB)是一种受热活化的化合物,能形成高活性的中间体,中间体既可自身发生聚合反应,也可与亲二烯化合物发生Diels-Alder反应,形成高聚物。本文综述了苯并环丁烯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原理及其形成的聚合物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并对此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作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