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  第21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论文
定向凝固钴基高温合金DZ40M的热处理研究
姜文辉, 管恒荣, 胡壮麒
2001, 21(1): 1-5.
摘要:
研究了热处理对新研制的定向凝固钴基高温合金DZ40M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280℃/4h固溶处理可完全溶解DZ40M合金中初生碳化物M7C3和MC,合金成为单相固溶体。950℃和1050℃时效处理可使DZ40M合金发生硬化,以950℃时效硬化效果更为明显,相应的峰时效制度为950℃/12h和1050℃/24h。时效处理引起M23C6沉淀析出。950℃/12h时效显著提高DZ40M合金室温强度和高温持久寿命,同时也减少了合金塑性,但合金仍保持一定的塑性。1050℃/24h虽然能增加室温拉伸性能,但削弱了高温持久性能。
Ti-Cr合金的燃烧行为及燃烧产物分析
赵永庆, 周廉, 邓炬
2001, 21(1): 6-9.
摘要:
以DCSB法点燃Ti-Cr二元合金,研究该合金的燃烧行为及其燃烧产物。结果表明:Ti-(10%)Cr合金元素的燃烧速度较低,Cr含量大于15%的合金阻燃效果更明显.Ti-Cr合金燃烧产物表面及Ti-(10%)Cr合金的燃烧产物与基体的界面均开裂多孔,不可能阻止氧向基体内扩散;而Ti-(10%)Cr合金的燃烧产物与基体的界面氧化物比较致密,降低了燃烧速度。Ti-Cr合金的燃烧产物是TiO2、TiO和TiCrO3。
Ti-6Al-2Zr-1Mo-1V合金的热变形行为
洪权, 张振祺
2001, 21(1): 10-12.
摘要:
在Gleeble-1500热模拟机上对Ti6Al2Zr1Mo1V钛合金铸态材料进行了恒温和恒应变速率下的热压缩变形实验,温度范围是700~1000℃,应变速率范围是5×10-3s-1~50s-1,测试了其真应力-真应变曲线,观察了变形后的组织。结果表明:合金在不同变形条件下其软化机制分别受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所控制,并且应变速率敏感指数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MOCVI制备Nextel 720/SiO2复合材料
陈照峰, 张立同, 成来飞, 徐永东, 肖鹏
2001, 21(1): 13-17.
摘要:
研究了MOCVI(Metal Organic 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方法制备Nextel720/SiO2复合材料的工艺理论基础,分析了载气流量、先驱体TEOS(正硅酸乙酯)温度、沉积温度和氧气浓度对氧化硅基体沉积速率和Nextel720/SiO2复合材料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TEOS60℃,O2流量30ml·min-1,载气流量400ml·min-1,沉积温度600℃为复合材料最佳制备条件。
Ti/Ni/Ti复合层TLP扩散连接Si3N4陶瓷与接头质量控制
邹贵生, 吴爱萍, 任家烈, 李盛, 任维佳
2001, 21(1): 18-22.
摘要:
研究了Ti/Ni/Ti复合层TLP扩散连接Si3N4陶瓷。结果表明,NiTi过渡液相存在时间短,在此期间形成的界面结合强度低;必须进一步固态扩散反应才能形成高强度接头,相应的接头显微结构为:Si3N4/TiN/Ti5Si3+Ti5Si4+Ni3Si/NiTi/Ni3Ti/Ni。连接时间、连接温度、连接压力及Ti和Ni的厚度影响接头组织和强度,其最佳值为60min,1050℃、2.5MPa、20μm和400μm,所得接头室温和800℃剪切强度分别为142MPa和61MPa。
喷射沉积Al-Si-Fe-Mn-Cu-Mg-合金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
王锋, 何建平, 杨滨, 崔华, 段先进, 熊柏清, 张济山
2001, 21(1): 23-26.
摘要:
利用喷射沉积技术制备了Al-20Si-5Fe(0~3)Mn-3Cu-1Mg合金。借助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和拉伸试验等手段研究了喷射沉积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分析了不同Mn含量对合金组织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合金中加入3%Mn时,组织中针状的Al-Si-Fe金属间化合物被颗粒状的Al15(FeMn)3Si2所代替。此外,与粉末冶金Al-20Si-3Cu-1Mg合金相比,喷射沉积Al-20Si-5Fe-3Mn-3Cu-1Mg合金经热挤压和T6热处理后具有更高的高温强度。
温度和加载速率对LY12CZ薄板材料断裂韧性的影响
徐绯, 刘斌, 刘元镛
2001, 21(1): 27-31.
摘要:
以飞机结构常用的铝合金材料LY12CZ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温度、加载速率对平面应力弹塑性I型裂纹起裂和扩展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和数值分析,得到了以下四点结论,(1)用断裂丝片测量裂纹稳定扩展段的长度是可行的;(2)静态载荷作用下的起裂韧性变化不大,但随温度的升高,材料在裂纹扩展过程中断裂韧性会降低;(3)低速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弹塑性动态起裂韧性比静态值要小40%;(4)与增量路径无关积分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说明在本研究情况下,J积分可以作为材料断裂韧性的表征参量。
Ti/ZrO2界面反应研究
李邦盛, 尚俊玲, 郭振盛
2001, 21(1): 32-35.
摘要:
借助DSC、SEM分析,分别对Ti-ZrO2体系、Ti-Al-ZrO2体系、Ti-B-Al-ZrO2体系中Ti和ZrO2的界面反应进程及初始反应温度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随着Al、B及微量添加剂的加入,Ti和ZrO2的初始反应温度逐步升高;Ti-Al-ZrO2和Ti-B-Al-ZrO2体系与Ti-ZrO2体系相比较,Ti和ZrO2初始反应温度分别提高近50℃和70℃,从而弱化了Ti和ZrO2型壳材料之间的界面反应。
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热残余应力细观力学模型
牛莉莎, 胡齐阳, 施惠基
2001, 21(1): 36-42.
摘要:
从复合材料内部组分的细观力学关系入手,建立了基底/涂层/纤维三层力学模型。该核型能够分析有涂层的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在温度和机械载荷同时变化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并可用于计算铝基复合材料的制造热残余应力状态。算例分析表明:涂层的物理性能对复合材料的整体力学性能有很大影响。在涂层上,有些残余应力分量远高于基底和纤维处的状况。涂层的弹性模量不同,对材料的横向应力影响最大。
含芳香酯基液晶基元环氧树脂固化动力学FTIR研究
陈立新, 王汝敏, 蓝立文, 徐亚洪, 廖建伟
2001, 21(1): 43-46.
摘要:
应用DTA分析研究了含液晶基元的环氧化物—对羟基苯甲酸对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与四种芳香胺类固化剂的固化行为,选择了4,4’—二氨基二苯甲烷为固化剂。根据环氧树脂自催化固化反应模型和氨基氢等活性假设,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研究了液晶环氧/4,4’—二氨基二苯甲烷体系在90℃、120℃、140℃恒温固化时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在反应程度低于40%时,符合自催化模型。
锥体冲击芳纶复合材料的损伤及其机理研究
魏伯荣, 蒋海滨, 李名琦
2001, 21(1): 47-50.
摘要:
采用锥体(锥角为60°)在2~8m/s的冲击速度范围内对芳纶复合材料进行了冲击试验,研究了锥体冲击损伤过程、形貌及损伤机理。结果表明:芳纶复合材料比玻纤复合材料损伤尺寸大;冲击速度提高,抗穿透能力提高;存在明显的裂纹诱导作用和厚度效应;复合材料在锥体冲击过程中吸收能量的大小取决于破坏模式。
RTM工艺增强纤维渗透率测量方法研究
李海晨, 张明福, 王彪
2001, 21(1): 51-54.
摘要:
介绍了树脂传递模塑工艺过程及特点。在达西定律的基础上建立了树脂流动过程控制方程。通过各向异性介质系统与各向同性介质系统之间的变换关系,提出了一种测量二维各向异性增强纤维渗透率的新方法,并结合实验数据及树脂、纤维特性对二维正交各向异性纤维渗透率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已知数据吻合良好。
综合评述
航空发动机用PMR聚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
谭必恩, 益小苏
2001, 21(1): 55-62.
摘要:
较全面地综述了PMR聚酰亚胺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并总结了其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情况,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将来可能的发展方向。